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动态要闻

数说2020:浙江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完成第一阶段改革试点

发布时间:2021-01-11 10:02:59       阅读次数:       来源: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


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

14项自贸试验区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年初目标,特别是原油加工量、油气吞吐量、油品贸易额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50%以上。

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加快显现,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50%,新增注册企业占全市新增注册企业的75%,外贸进出口占全市75%,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70%,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市港域吞吐量45%;税收总额占全市40%,为全市经济快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制度创新深入推进

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和油气市场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工作,新增“全国首单跨区域船用燃料油出口退税、锚地综合海事服务、船舶通关一体化改革”等制度创新成果45项,“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8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高质量推动赋权政策落地实施

争取国务院批复《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省政府出台省级《实施意见》,制定市级《行动方案》,梳理下发两批共257项重点任务清单。

截至12月底,赋权《若干措施》11方面26条政策和257项落地见效清单任务100%启动实施,要求12月底前完成共计246项,已经按照时限要求完成或部分完成(取得实质性成效)232项,有效实施率达94%;其中,已完成196项,完成率80%。另有11项任务正在积极推进。

二是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取得阶段成效

推动上期所首次对证监系统以外的地方机构进行股权投资,签约入股浙油中心,完成了上期所低硫燃料油期货首次仓单直供,“期现合作”深入推进。

新增备案原油等15个交易品种和2项交易规则。浙江天然气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行,并完成首单交易。预计全年完成大宗商品交易额6550亿元,其中油气交易额5200亿元。

三是国际石化基地产能释放全面加速

浙石化项目一期满负荷安全生产,完成各项报批,获准能耗指标国家单列;二期炼油主体装置基本建成,成为全市经济逆势上扬的标志性项目。霍尼韦尔催化剂、德荣化工等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完成投资380亿元,加工原油230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730亿元。

四是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改革创新不断突破

成功推动低硫油出口退税政策和燃料油混兑调和出口退税业务落地。完善保税油经营管理、日常考核、资源共建共享等制度。锚地开放、驳船仓储共享等基础设施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开通船用燃料油智能调度2.0系统。完成首单跨洋山港区供油示范业务。出台国际航行船舶物料供应监管操作规程,开展“一船多能”业务,新引进海事服务企业89家。全年完成船用燃料油加注472万吨,预计全年完成外轮供应24亿美元。

五是国际油气储运基地战略保障能力稳中有升

建成马目油库130万方储罐项目,黄泽山30万吨级码头投用,一批油品储罐、管道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油气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实施共享调度。新奥LNG实现全省管道供气;六横LNG项目前期扎实推进。

油品储存规模达到2907万吨(3230万方),预计实现年油气吞吐量1.2亿吨。

六是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业务创新深入推进

出台优质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等4项政策,21家贸易优质“白名单”企业办理业务107笔。推动保税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成功获批本外币合一账户试点。组织赴金华、义乌开展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政策路演。争取扩大授信权限、放宽准入门槛等新政策38条。预计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03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七是油气贸易中心取得明显进展

浙石化获批成品油出口资质和100万吨配额,以及100万吨低硫燃料油出口配额,成为“四桶油”以外唯一一家获得资质和配额的地方炼厂。获批第二张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牌照,新增2家保税油经营企业。启动开展区域能源贸易消费结算中心建设,搭建“四梁八柱”。预计全年完成油气贸易额5000亿元。

八是多元产业协同实现发展并进

获得6家省级金融机构5年3650亿元意向融资支持。规范融资租赁产业,鼓励开展油气产业、基建项目等融资租赁,清理处置僵尸空壳法人企业41家,预计全年累计融资业务余额达430亿元。

加快国际矿石中转基地建设,鼠浪湖磨矿中心建成投产,淡水河谷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最大单一项目落户,预计全年完成混配矿1650万吨。

加快农产品贸易中心建设,澳牛进境加工项目完成隔离场和专用配套码头工程建设,并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粮油产业园已形成中央、省、市三级储备格局,预计全年完成农产品贸易交易额240亿元。大健康产业稳步发展,累计集聚生命健康、高端医美等项目95个。

船舶维修快速增长,11家企业被认定为绿色修船企业,预计全年实现外轮修理产值53亿元,外轮修理数量约占全国40%,全球20%。

九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完善招商引资“四个一”机制,梳理9个领域招商图谱,推动“网络招商”常态化。中石化LNG、浙能LNG、中化能源物流等一批百亿级项目签约落地;新奥SK产业合作、霍尼韦尔催化剂等外资项目进展顺利。

成功举办2020国际油气贸易与海事服务高峰论坛-世界油商大会专题会议,三届油商大会42个产业项目已落地32个。全年新增企业7357家,油气企业1880家,新增外资企业59家,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

十是口岸特色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

制定特色营商环境指标体系2020年版,56项指标全面完成。构建保税油加注协同监管平台,打通港口码头、监管场所数据,实现无感监管。

探索开展船舶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宁波、舟山两港船舶监管互认,船舶申报数据复用,跨关区集装箱中转业务互通,并向全国推广。口岸通关效率保持全国领先,口岸减费、船员换班、外国人工作和居留许可证办结等效率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