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发展大潮涌,扬帆起航正当时 甬舟一体化正式推进两周年
2019年8月16日,于宁波、舟山而言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甬舟一体化推进会举行,宁波、舟山两地政府签下合作框架协议,对口14个部门签约,8个产业项目签订意向协议,涉及铁路建设、集装箱船舶建造、商业综合体、大型建材加工集散、海洋牧场、仓储物流等各个领域。两座历来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城市终于“拉起了手”,甬舟一体化发展在两地人民的盼望之下踏上了新征程。
谋划推进甬舟一体化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四大”建设的重大决策,也是我省“十四五”推动宁波舟山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础。于甬舟两地而言,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共赢的机会。
甬舟一体化正式推进两年来,你能感受到两座城市间一体化的强劲脉动:港口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重大基础设施推进较为顺利,公共服务同城化初步实现同建共享……各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上半年,共33项户籍业务可在两地160个窗口无差别受理;甬舟两地分别有300家和60家医疗机构纳入了一体化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实现公交一卡通互通……
集聚发展大潮涌,扬帆起航正当时。面对甬舟一体化交出的新答卷,来自港口、基础设施、海洋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又是如何解读与评价的?
要进一步聚焦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建构和完善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首席专家浙大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刘亭
甬舟一体化两周年,进展可圈可点。作为全省诸多“一体化工程”中的“一号工程”,甬舟一体化需进一步聚焦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建构和完善,将甬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放在“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根基之上。这里或有三件事值得高度重视。
其一,在顶层设计层面,要有规制的保障。围绕着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对涉及两市利益协调的宗旨、定位、主体、机制等,建立起在双方高度共识基础之上的契约性安排。
其二,围绕甬舟一体化“攻坚破难”事项重点实施安排,全神贯注,以实促虚,营造两市务实合作的政策环境和人文氛围。需志在必得、务期必胜的,恰恰是涉及双方敏感利益且又需突破传统体制束缚从而互利共赢的“攻坚破难”事项。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进展,必将促成一体化之“体”的破局或破圈。
其三,把共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一体化的基础工程。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固然重要,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更不可或缺。需共同不断改善自身营商环境,从而形成吸引五湖资源、四海要素“为我所用”的局面,才是最大的“反弹琵琶是高手,千年功夫在诗外”!
宁波舟山深度一体化的使命担当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秦诗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甬舟一体化,2020年11月发布的《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中更明确要“深度一体化”,这是同期发布的杭绍甬一体化、嘉湖一体化方案中所没有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宁波舟山一体化是浙江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参与长三角世界级港口集群建设及其治理一体化的主要阵地。
规划制定好后,还需系统协同的组织、脚踏实地的工作来推进。就此,两年多来,宁波、舟山两市努力良多。一方面,健全工作体系。建立常务副市长协调联络机制,组建甬舟一体化联合办公室(筹)和甬舟合作区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另一方面,协调难点问题。围绕甬舟一体化“攻坚破难”事项,共商年度计划目标,为一体化提供“路线图”“对标表”。目前,甬舟一体化在工作专班联合作战、重点事项攻坚破难上,已形成特有优势。
为此,宁波、舟山两市都需深刻认识到在海洋中心城市、世界级港口集群、国际大宗商品基地建设中的使命担当,在共同富裕示范区、重要窗口、现代化先行省创建中的使命担当,深刻认识到深度一体化对使命担当高质量完成的意义和职责,超越局部利益、短期利益,以算好大账、长远账,提高深度一体化自觉性;需进一步寻找好、夯实好一体化的利益交汇区、路径共同线,增强深度一体化聚力度。
把甬舟港航一体化打造成世界级示范工程
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战略研究与法律事务部主任 潘锡忠
甬舟一体化有两大具世界性影响的成果,其一体化名称已在全球范围通用——一是“港”界之“宁波舟山港”,二是“航”界之“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前者发展规模居全球第一,后者在最新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中已跻身全球前十。所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当坚定地认为,甬舟一体化进程中有基础、有条件打造成为世界级示范工程的,首推港航一体化。
所谓“世界级示范工程”,就是要在跨行政区域港航一体化方面为全球同行提供示范。宁波舟山港要打造成为全球首个一体化(纽约—新泽西港等港口为组合港,非一体化港)世界一流强港,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要以一体化姿态跻身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第一方阵。
建设世界一流强港,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宁波舟山港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四个一流”(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做强“‘硬核’力量”;进军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第一方阵,需要我们大力提升航运和航运服务能力,致力改善营商环境,做强软实力。
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需两市联合制订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战略及其行动计划,联合出台引育航运服务企业(机构)和改善航运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并联合开展引育行动。还要注重有分有合,错位发展围绕“港”“航”和“货”“船”“人(船员)”的航运特色产业,在国际上做出“宁波舟山”品牌。
加快“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打造甬舟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管理中心主任特别助理 陈文钦
推动甬舟一体化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四大”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十四五”推动宁波舟山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础。随着甬舟一体化驶入“快航道”,两市已联合发布《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正稳步推进10个重大平台、20个重大项目建设,在港口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共抓共管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下一步两市应以“智慧海洋”工程为引领,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丰富应用场景,发展海洋数字产业,共同打造“浙江省智慧海洋核心示范区”。为此建议,一是以“智慧海洋”为指导,加快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体系、系统性推进海洋新基建实施;二是以“智慧海洋”为依托,整合交通、海事、海关、港航口岸、海港集团等数据资源,推进建设航运大脑并探索航运新兴金融中心建设路径,支撑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三是以“智慧海洋”为支撑,推动船舶制造、海洋渔业、滨海旅游、能源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四是以“智慧海洋”为牵引,共同引育优质涉海企业,打造海洋经济新主体,集聚新业务、新人才、新技术,跨越式提升海洋科创能力;五是以“智慧海洋”为主题,共同谋划建设高能级产城融合海洋创新园区,承载海洋特色产业。
以公共服务一体化构筑甬舟民生共同体
舟山市作协专家委员会主任 来其
近日,《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发布。这一文件的亮点之一,是明确指出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包括医疗、教育、旅游、交通、金融等公共服务同城化。由此,以公共服务一体化构筑甬舟民生共同体也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将促进甬舟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甬舟一体化其实是区域合作的高级形式。地缘接近是甬舟一体化的先天条件,历史上两地是血脉相通的一家人,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高度一致。近年来,甬舟铁路、甬舟高速复线等重大工程建设为甬舟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港口、航运等产业合作给甬舟一体化创造了良好开端和广阔前景,但一体化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利益共同体,这种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只有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才能达成两地民众的心灵契合。由此而言,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构建甬舟民生共同体、加快两地全面融合的有力推手。
公共服务一体化要以最贴近民众利益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作为突破点,通过一体化创造高品质生活,构建甬舟民生“幸福圈”,使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两市人民。
公共服务一体化还需要以强带弱,各自把自己的强项进行分享和共享,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贡献甬舟一体化的特殊力量。